商鞅制定这个制度的目的,是为了增加赋税收入和徭役。
战国初期,东方各国的井田制基本都遭到瓦解,而秦国却还保留了许多。整个秦国的发展历程,要比东方六国慢。
(相关资料图)
所以,对于商鞅来说,他要做的,就是彻底改变秦国的制度。其中,经济制度这一块,是他改革的重中之重。拉开他变法序幕的是他颁布的《垦草令》,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秦人对农业的社会认知度。
第一次变法的时候,他就提出了重农抑商、奖励耕织的政策,鼓励大家开垦荒地。第二次变法,他又提出了“废井田,开阡陌”,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,施行土地私有制,秦国承认土地私有,允许自由买卖。
在商鞅看来,百姓只有为自己耕种,才会尽心尽力。所以,他制定的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,就是提高农业产量。只有农业产量上来了,秦国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,这样才有更多的人力、物力,整个秦国的国力才能提高。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”,而这就是统一天下的基础。
那么,提高农业产量,和父子兄弟同宅居住之间矛盾吗?他又为什么要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呢?
我们都知道,一个家庭就是一个小团体,我们称之为“户”。在现代,这只是一个家庭而已。我们交税都是按个人算,不会按家庭算。但是,在古代,家庭是一个最基本的赋税个体。当时的赋税、徭役,很多都是按照户口来计算的。当然,按照人头计算的也有。
如果是按户口来计算的话,那就意味着,户口越多,那秦国能够征税的对象就越多,这就可以扩大征税面,从而增加赋税和徭役。
另一方面,也是为了鼓励垦荒。商鞅变法,鼓励大家去开垦荒地。秦国的家庭,很多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。虽然很多家庭的土地都不够供应他们一大家子,但是,你让他们举家搬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开始,一般也不太愿意。
所以,商鞅就出了个大招,将这些家庭强制分开,一户人家里,不需要有太多男丁,多出来的,就让他们去开垦荒地。这样一来,既可以解决原本一户家庭里人多地少的问题,又可以增加整个国家的粮食产量,何乐而不为呢?
不过,因为很多人都不愿意和家人分开,所以商鞅这才需要强制执行,迫使他们离开。在秦国后期,其实很多家庭都不需要秦法强迫,他们自己就会主动分家,去寻找新的荒地来开垦了。因为,这对他们来说,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。
而且,土地私有化后,民间的土地可以进行自由买卖,很多人如果不想离开父母兄弟太远,也可以通过买卖土地的方式来操作,这也是一种便利。甚至有些家庭会直接到远远的地方开荒,然后在这里开枝散叶,占领周边的土地进行耕种,形成一个又一个大家族。
另外,秦国实行的是军功爵制,军功越多,爵位越高,这就鼓励了很多秦人前去参军。而在这个制度刚开始的时候,参军的人肯定还没那么多。所以,商鞅让秦国的百姓分家,户口增多了,这样要按户征召徭役的时候,自然也就可以多征些人了。
因此,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同宅居住其实是他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中的一环,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环。
标签: 商鞅变法
Copyright @ 2015-2018 起点it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